行业透视 |“生活性服务业30条”如何破解物企社区服务难题?

出自:

克而瑞物管 中物研协
2021-11-24

物业管理行业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领先企业围绕居民衣食住行全生活场景,加速发力社区增值服务。政策亦明确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健康、房屋经纪、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但在开展生活性服务实践中,物企发现诸多难点,制约了业务的推广,成熟盈利模式尚未形成。


2021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通知,从9大方面30条举措入手,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因此被称为“生活性服务业30条”


政策出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当前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共享不够、质量标准不高、人才支撑不强、营商环境不优、政策落地不到位等痛点、难点、堵点,提出一系列针对性极强支持措施。随着政策要求逐步落实,必将大力改善包括物企在内各类企业发展生活性服务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突破经营中面临的实际难点、发展瓶颈。




克而瑞物管 中物研协


为什么制定“生活性服务业30条”



一是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内在发展要求。近年来,在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消费领域呈现出服务化趋势,即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速超过商品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但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服务性消费增速骤减,且在2020年恢复程度低于其他消费。根据2020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增长4.5%,低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2.7个百分点,但仍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发挥消费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是挖掘内需潜力、激发内需活力重要内容之一。



克而瑞物管 中物研协

克而瑞物管 中物研协



二是以具体举措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要求研究补短板、上水平的措施。“生活性服务业30条”正是以具体举措落实中央决策,系统提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和实施路径。


三是有助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服务业是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作为服务居民消费的主要领域,生活性服务业更是具备吸纳就业容量大、方式灵活的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年鉴数据,2015至202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从3.23亿增长到3.58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11%。以物业管理行业为例,根据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数据,2015年至2020年就业人口从486万人增长到740万,年复合增长率达8.78%。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恢复发展,有利于挖掘和释放就业潜力,创造更多基层就业岗位。



克而瑞物管 中物研协



克而瑞物管 中物研协


“生活性服务业30条”解决了什么难题



首先,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短板,解决“用地难”。


对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延伸社区便民服务,场地设施短缺是目前企业普遍反映的痛点问题。场地缺乏问题又主要体现在老旧小区。“生活性服务业30条”强调,推动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达标,结合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解决服务场地设施“租不到”“租不起”等难题,“生活性服务业30条”主要从三方面着力解决:一是实施社区基础服务设施达标行动。结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规划新建居住区,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同时开展社区基本服务设施面积条件达标监测评价;二是面向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等薄弱环节,完善重点人群服务设施;三是坚持“软硬结合”,统筹考虑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配套支持。


“生活性服务业30条”引导和支持各地补建社区“一老一小”、公共卫生、全民健身等服务设施,适当放宽用地和容积率限制。明确提供社区群众急需服务的市场主体可以租赁普通住宅设置服务网点,支持大城市疏解腾退资源优先改造用于社区服务。推广政府无偿或低价提供场地设施、市场主体微利运营模式,降低设施成本。存量建筑兴办普惠性生活服务,可享受5年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过渡支持政策。建筑面积300平米以下或总投资30万以下社区服务设施,优化办理消防验收备案手续。


其次,完善资源支持政策,解决“资金难”。


当前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为此需要发挥财税支持的作用。“生活性服务业30条”提出,加强财税和投资支持,强化政府投入保障,统筹各类资源支持。各地安排的相关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普惠性生活服务。落实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等。


“生活性服务业30条”同样强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支持涉农领域、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信用贷款、增加首贷户,推广“信易贷”,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生活性服务业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


普惠性生活服务具备一定公共属性,要达到收支平衡,更是必须获得政府支持政策的撬动。对提供群众急需普惠性生活服务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落实租金减免、运营补贴、税费减免、融资服务等帮扶措施,建立绿色通道。


第三,强化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解决“人才难”。


高素质且充足的服务从业人员,是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生活性服务业覆盖居民消费需求方方面面,随着新技术、新业态及新模式不断涌现,更加需要强化人才资源支撑。“生活性服务业30条”明确,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畅通从业人员发展通道。


养老、育幼、家政等相关专业,存在专业壁垒,专业化人才紧缺。提升专业化服务供给,核心是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次政策支持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护理、康复、家政、育幼等相关专业高职毕业生提升学历,增加本科层次人才。


加大职业化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转岗职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出台培训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人员落实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打造高质量劳动力培训基地。


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面临职业发展上升渠道的问题。有专业经验的人员更愿意就职于专业机构,而社区便民生活服务中难以找到合适的高素质人才。“生活性服务业30条”提出推动养老、育幼、家政、体育健身企业员工制转型。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或高校毕业生就业,按规定给与社保补贴


第四,推动服务数字化赋能,解决“数字化难”。


“生活性服务业30条”指出,推动服务数字化赋能,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市场主体“上云用数赋智”,拓展新型技术应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扩大优质服务覆盖。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物业服务品质,以大中型企业为代表,行业正逐步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普及应用。不仅在物业管理中推进服务线上线下融合,而且借助智慧平台,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务,构建新生活应用场景。物企智慧化发展趋势,与政策倡导发展方向一致。


推动服务数据开放共享方面,政策提出在保障隐私前提下,分领域制定生活服务数据开放共享标准和目录清单。分领域探索建设服务质量用户评价分享平台。加强政企合作,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打造城市社区智慧生活支撑平台。共享服务数据、共享服务质量评价,将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利于包括物企在内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供更优质优价服务。而智慧化领域的政企合作,将为相关智慧服务提供商带来更多参与城市和社区智慧化建设拓展机遇。




克而瑞物管 中物研协


小结



“生活性服务业30条”作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针对发展中的难点痛点,目标明确、对症下药,以实际举措落实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实现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目标。


定位于“社区基层治理”助手的物业,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实际经营中用地难、融资难、人才匮乏等问题逐步得到缓解,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便民服务、养老托幼、家政等诸多领域将迎来更好发展机遇。政策鼓励发展“群众身边的生活性服务业”,这将成为打造物业管理行业整体向上新的推动力。


- The end -